寻找温州模式华美篇章——访“中国第一座农民城”书记陈定模
来源:温州网 发布时间:2016-08-09 11:19:34 作者: 字体:

  陈定模:中国第一座农民城——龙港镇书记、温州改革开放十大风云人物、改革开放30年30位农村人物

      初见陈老,一身休闲的装扮让人无法察觉他已过古稀之年,头发梳向两边,爱笑、健谈,眼前的这位龙港改革的“教父级”人物依然精气神十足。

  1984年,陈定模主动请缨到龙港担任书记。有人这样评价当时的龙港,水不清、路不平、灯不明,连理发都要跑到鳌江去理,是一个贫困的浙南小渔村。回想当年时光,陈定模不禁感慨道:“当时,一片荒滩的龙港镇才6000多人口,比一个乡还小,镇里只有一架电话机还要转接,建设资金更是没有。”陈定模并没有退缩,他凭借着借来的3000块钱,与一班干部一起在这片荒滩上闹起了“革命”。

  龙港的发展建设急需资金,没有钱怎么办?陈定模当时意识到,土地是一个很大的财富。土地有偿使用,这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。陈定模说:“我们把卖地变通为收取公共设施费(级差地租),谁投资谁受益。并将龙港规划内的地分成6个等级,进行土地出让,解决了资金这个大难题。”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评价他是个不花钱办大事的天才!

  除此之外,当时的龙港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难题:没人。陈定模对改革开放政策研究相当透彻,1984年的中央1号文件规定“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,按非农业户口统计”,陈定模以此为中央依据,凡在龙港镇购地建房、经商办企业的农民都可自理口粮把户口迁入龙港镇,从而解决了人口问题。

  经过近30年的发展,如今的龙港镇常住人口43.6万,GDP达206亿元,是浙江省的经济镇,也是全国首批"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"之一即“镇改市”。龙港镇是中国农民自强自立走向现代化融入世界的标本,浓缩了一个中国从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演变的全景,它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。

  从干部级别上说,任镇委书记的陈定模不过是个科级小吏,连县太爷的七品芝麻官都够不上。但陈定模的名字却与温州模式、与中国农村城市化连在了一起。陈定模认为,龙港的发展是温州模式很重要的组成部分,与温州人民勇于创新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分不开的。

  陈定模履历:

  1981年担任钱库区委书记兼区长,该区率先实行包产到户,钱库的“小商品批发市场”成为温州市十大专业市场之一。

  1984年任龙港镇委书记,大胆地提出土地有偿使用和梯度移民的设想,敢于创新,勇于改革,使原来的小渔村成为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,为中国农村城镇化开辟道路,引起了中央领导和全国各地的关注。

  1989年任苍南县体改委主任时,开始了股份合作企业规范化工作的探索。

  1993年在山西太原与人合作创办太原商贸城。

  1996年创办龙港巨人中学。曾被老百姓公投为浙江省八大风云人物之一,被评为温州改革开放二十年十大风云人物之一,温州市改革开放十七年十七位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之一, 2008年10月获第四届中国发展百人奖(农村)个人奖。

 
【打印本页】
分享到: 
互动平台

INTERACTIVE PLATFORM

COPYRIGHTS © 2016 温州市工商联、温州日报报业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说明
建议使用 1280*768 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技术支持:温州网